当前页面: 首页> 体育资讯

回归生命源头 遵循生命规律 探寻生命教育之道

国家政策 中国教育报 刘慧 2020/7/9 16:35:28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很多时候被迫“宅”在家中,每天面对疫情信息,生发了一系列的生命思考。近日,教育部等部委在部署疫情防控期间工作要点时,均将生命教育列为重要内容,一些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将生命教育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社会多方人士也在呼吁开展生命教育,一些中小学校长、教师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将生命教育作为本学期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校生命教育怎么做?学校目前被称之为“生命教育”的实践,是真正的生命教育吗?这些问题是困扰中小学校长、教师的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早已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但至今并未在学校普遍推开。即使是已经开展了生命教育的学校,其也并未成为教育的主旋律。一些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许多一线教师并没有深刻理解生命教育,不清楚该怎么开展生命教育,这成为制约学校生命教育的最直接因素。


那么,疫情防控期间,在不可能系统地开展教师生命教育培训情况下,学校应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笔者认为,学校应紧紧抓住“关爱生命”这个关键词、核心点开展生命教育。关爱生命是学校生命教育的行动指南,教师在实施生命教育时若能牢牢把握这一点并体现在具体的教育行动中,就不会偏离生命教育方向,就是行走在生命教育路上。


关爱生命


如何理解生命教育?尽管生命教育诞生20余年来,研究者们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已有多种,但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在此,我们可以将方方面面的生命教育主张概括为两类,即有关生命的教育和生命化教育。


有关生命的教育,可谓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围绕生命所展开的多维多层教育,如生命、人生、生死、安全、健康等教育。虽然不同维度的生命教育,其内涵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均直指人的生命议题,如生老病死、进退取舍、悲欢离合、喜怒哀惧等,是立足于人生学问的教育,其核心价值与意义在于关爱生命。


生命化教育,可谓广义的生命教育,是立足于人之生命的教育主张,强调教育目的是为了保证人的生命,教育过程应遵循生命之道,以人的生命为本,尊重生命之独特性、差异性、多样性,为个体生命健康成长提供有效能量。生命化教育的实施重在关爱生命。


无论狭义还是广义的生命教育,说到底是本真教育的回归,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与深化,即“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可见,生命教育凸显的是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点;而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则是关爱,故关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宗旨所在。


因此,学校开展生命教育,不仅是增加有关生命的内容、开设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等,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而且还要在学校教育全过程、全方位体现对生命的关爱,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处处感受到生命之爱,从中获得生命健康成长的能量。


形成“正能量场”


生命教育内容广泛,不仅关涉个体生命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关涉人的肉体与心灵、人的情绪情感感受与体验,而且还关涉人类的命运与未来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在现实生命教育中,学校主要围绕生命的不同方面开展,如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幸福教育、生涯教育、死亡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关涉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生态等。


若用一个词概括生命教育的核心,那就是“关爱生命”。无论开展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怎样开展生命教育,都是围绕关爱生命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的。如何理解“关爱”?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爱是一种主动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情感;它是“分担”,而不是“迷恋”。在一般意义上,爱的主动性特征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除此之外,爱的主动性还包含着一些基本因素,它们是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由此,关爱生命是一个“大概念”,包含多个方面,如给予生命、关心生命、对生命负责、尊重生命等。其中,给予生命是关爱生命的实质所在。


给予生命是关爱生命的核心体现。在教育学意义上理解,给予生命,就是一个生命将自己的时间和自身的生命活力“献给”另一个生命,使另一个生命丰富的同时也丰富自己的生命。给予生命,在学校生命教育中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存在于学校的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就教师而言,就是使自身生命“在场”,将生命时光和自身的生命活力赋予学生,与学生生命形成“正能量场”,为师生的生命赋能。具体而言,关爱生命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关心生命、为生命负责、尊重生命等。学校生命教育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关注与投入,激发他们对生命的同情、怜悯、担心、牵挂、渴望之情;启发学生懂得生命是有责任的,引发他们的生命责任感,引导他们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生命;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差异性、多样性,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


在此强调两点。一是关爱生命的“对象”是生命,而不是别的。这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要落实于学生的完整生命,而不只是“知识”“成绩”“纪律”等方面。笔者曾对某市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进行有关生命的问卷调查,其中一道题是“老师是否爱你的生命,请给出实例”。一名学生选择“否”,给出的实例是:“有一天,我生病了,向老师请假去医院。老师准假了,可我回来后,老师连问都不问。”


二是关爱“谁的生命”。学校生命教育不仅针对学生生命,还有教师生命;不仅指向群体生命,而且指向个体生命;不仅指人的生命,而且还指动植物、微生物等的生命。所以,学校生命教育应注重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的生命(自爱)、关爱他人的生命(包括家人、朋友、陌生人等)、关爱他类生命(动植物、微生物)。


遵循生命之道


显而易见,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是生命教育,也不能说以生命教育为名的教育就是生命教育,或在教育内容或活动中有了“生命”字样就是生命教育。那么,以何为标准来评判一种教育是否为生命教育呢?以何为原则实施的教育才是生命教育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仍可以回到关爱生命。关爱生命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总原则,也是衡量一种教育是否为生命教育的标准。当下学校开展生命教育,遵循这一总原则,才能行进在生命教育之路上。那么,关爱生命的原则在学校生命教育中如何体现?


以关爱生命为原则,体现在认识与理解生命、遵循生命之道。若要真正做到关爱生命,就必须基于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遵循生命之道。所谓遵循生命之道,就是在具体的生命教育活动中,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状况,在设计与实施生命教育时,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关注他们的生命需要与生命潜能,关注他们的经历、境遇及其感受、体验与经验等。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关爱学生生命,才是遵循关爱生命之原则的体现。


以关爱生命为原则,体现在注重生命资源,向生命学习。生命教育是“在生命中”展开的生命影响生命、生命陶养生命的活动,故生命教育是“活”的,它离不开师生的生命共在,离不开生命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向生命学习。这次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志愿者”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活着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所在。将这些人及其疫情期间的故事用于生命教育,可以为生命赋能,激发生命潜能,为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提供方向、榜样。


以关爱生命为原则,要求教师在心中“深扎”关爱生命之根,深度理解关爱生命之内涵,具有关爱生命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教师应自觉以关爱生命为指导,在师生生命之间建立良性应答关系;并能以关爱生命为标准,反思、改进教育教学,“跳出”学科本位的局限,实施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20年07月09日第6版

版名:理论周刊·学校科研


作者:刘慧

快讯 更多>